
生老病死本是人生的自然规律,
每个人都无可避免。
孩童时我们努力学习,
为的是长大后成为有用之材。
成人后我们努力拼搏,
为的是不枉人生有个好成绩。
一生奋斗终成夕阳照,
我们是否也该考虑安享晚年。
所以我们要提倡:
尊老为德,敬老为善,
爱老为美,助老为乐。
百善孝为先,万亊德为重。图片
(一)
田教授事业有成,家境殷实,生活富足。但由于工作较忙,无暇照顾八十老母,故只能请人帮忙照顾,然而因为种种原因,田教授前前后后为老母请了二十八个保姆,虽也出资不菲,且始终没有找到一个称心满意的、能够体贴沟通的合意者。有时候细致挑剔的老母、疏忽大意的保姆会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亊而引发不快,而田教授也常被些微小亊和因换人而时断时续的保姆问题所困扰,工作生活都不得安心,很是不爽。
(二)
王大妈八旬有余,虽也有多种老年病缠身,但基本生活尚可自理。年前刚走了老伴,因而心情不免孤单沉闷。膝下二儿二女时常看望照顾,可各有家亊不能常伴左右。子女们商量后将老娘送来养老院,老娘在养老院生活的甚是开心,美味的餐饮和暖心的服务使他心情舒畅,身体的病痛也有所好转。
然而大妈自幼出身贫寒,在那艰苦的年代,靠着勤劳的双手和俭朴的生活习惯,含辛茹苦终于把儿女们培养成人。几十年的俭朴生活已养成习惯,养老院内的“奢侈”生活终让他心生疑惑。终于,他得知了自己原来是付了3000元每月的托养费的。得知实情后他心痛不已,终于逃回了家。儿女们百般劝导:我们现在生活好转了,有钱了,理该让你享受一下了。可劝导无果,她又回家过那孤单沉闷的生活去了。儿女们后悔不该向她说了真实的付费。
(三)
周太婆是本镇居民,年丰九旬有余,虽有些许老年病,但精神很好,福态满满。满堂子孙,个个孝顺。太婆虽亦家境平平,且很会享受生活,待人处事热情和气。入住养老院,看望的亲朋邻里络绎不绝,真有门庭若市之感。太婆也是个会享受之人,入住养老院她以为很值得,非常满意。经济上面,她自己本来有近二千的收入来源,子女们给凑一点就解决了入住经费。入住以后的种种好处更使她增福增寿,乐趣无限。太婆性情随和,落地生根,入住养老院她一来就以婆婆自居,新来乍到之际也不做媳妇、不受拘束,落落大方,真是福人。
(四)
秦婆婆年纪不是很大,因脑卒中出医院又经康复院照料,病情稳定后入住我院,我院视情给予合适的照顾服务,她自己也努力锻炼恢复,一段时间以来,肢体活动有所好转,她非常满意;入住我院三千元的费用真是太便宜了,要是住家请人照顾,这吃、住、工资相加,恐怕翻一翻还不够。而且各方面的设施、条件、照顾服务等也肯定比在家里好多了。所以她一经住进来,就认定这里不走了。
(五)
每一个入住的老人都有故事,也都有个过程。曾经他(她)们都对养老院有过误解,有过成见。然而一旦入住,即感觉物有所值,难舍难分。
无论是颐养天年,还是夕阳残烛,这里都是养老的理想之地。
但无论谁入住养老院,都必须由作为监护人的子女们的同意。
更值得注意的是:任何孝子孝女们,在你们考虑把你们年迈的老父老母送来养老院之时,千万要把紧口风,不能把入住养老院的收费实情告诉老人。因为现在的三千元,对曾经艰苦奋斗的老人们来说,或许是个天文数。
在曾经的岁月里,在老人的印象中,那是节约每一分钱为了让子女生活得好一点。
所以,如果你真想让老人享受一下有限的晚年幸福,那么你就对老人编一个“善意的谎言”,告诉他(她),那里收费五百元,很便宜很值得。